院部动态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

风雨同舟 抗疫有我---医学院在行动

发布日期:2022-11-05 点击:
A A
打印

本网讯  10月17日,新一轮疫情突然来袭,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医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抗疫一线,与全校师生一道,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筑起学校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战斗堡垒坚不可摧

大敌当前,医学院党总支立即行动,党总支书记黄民江带领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领会学校党委疫情防控工作精神,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部署。鉴于医学院在校学生有近3000人,占校内学生总数近50%,对学生的管理成效直接关系到学校抗疫成败,所以学院立刻发出招募抗疫志愿者倡议,老师们也纷纷主动请缨,“我是共产党员,我上”“我年轻,我先上”,第一时间组建了10余人的医学院教师志愿者抗疫队,投身校内抗疫一线,而这其中90%是共产党员。

因校园静默管理,院党总支对此也进行了有效的工作部署,让校外的老师们也“动”了起来,他们通过云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行为管理,确保学校抗疫行动万无一失。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困难,稳定学生的情绪,党总支成员和辅导员们在线上及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对学生的合理需求予以解决,无法解决的则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及时批评指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工作任务更是无比繁重,每天工作超10小时是常态,搭地铺,不能按时就餐是惯例,但党总支不时对他们嘘寒问暖,又常令他们倍感温暖。

 

担当作为 巾帼不让须眉

“请老师们尽快统计各自班级学生的健康状况。”“各位老师,晚上12点前把更新的数据发给我。”这是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粟丽在疫情防控期间最常说的话。疫情初始,粟丽不顾家中年幼1岁的小孩,义无反顾入驻学校参加抗疫工作。因为院部学生多,每天早上召开辅导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了解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解答工作疑惑,协调各方工作,另还需参加校学工部工作会议并回院传达会议精神,核实各项统计报表等等,即使她每天通话次数不计其数,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吃饭只能随便对付,嗓子累到说不出话但她仍然坚持。由于超负荷工作,铁打的女汉子也病倒了,可她却毅然坚持不下火线。她常常说到:“只要学生平安,只要学校平安,疫情早点过去,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暖心担当,“寓”见不平凡

校园静态管理后,为学生提供物质保障成为了最紧迫的任务。副院长张君,教师祝铭山、刘小欢、陈晓娟、周芙民第一时间进驻学生公寓区。“没地方住?没事,我们就在宿舍打地铺。”五位老师入驻公寓后一直在公寓楼打地铺,只为了可以更便利的服务学生。

张君副院长在疫情初期尽全力扛起了公寓6栋的一片天,参与整栋楼的物质保障供应、环境消杀、垃圾清理及核酸检测等工作,始终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公寓6栋的600多名孩子竖起了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向上、向阳,也向着他们的未来。他很辛苦,但他从不喊苦喊累,因为陪伴他们的除了汗水,还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要让我们的学生们吃饱!生活好!”

刘小欢、陈晓娟、周芙民入驻的公寓1栋楼层最高、学生人数最多。从1楼到8楼,一次次、一趟趟的搬运物质,老师们累得手上起泡,腰酸背痛,仍然咬牙坚持。他们每天用脚步丈量的每一寸区域都已被爱填满,他们每一次的叩门声都在这“静”下来的校园里久久回荡,逐渐成歌。

祝铭山老师除了负责公寓4栋西的三餐配送外,还需做好每个寝室门口垃圾的清理,协调宿管、搬水等工作,经常送完餐后顾不上吃饭就又要开始安抚部分学生的情绪,竭尽全力满足学生“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双需求。

 

幕后逆行,助力疫情阻击战

除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抗疫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有的人在“精神食粮”上下苦功,比如曾令容老师就负责统筹学院教学工作,保证疫情停课不停学;有的人则保证疫情期间的上传下达、数据统计、情况上报、物资采买等工作,虽然岗位不同,但他们依旧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故事。

赵翔、郭秀丽每天统计各个学生们的所需所求后去超市和医务室为学生采购必需品、开药取药,之后再安排专人配送至个人。一遍遍筛查,一次次询问,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让隔离二字变得不那么冰冷;夏强每天负责自强楼学生的日常管理,只要学生遇到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疫情期间成为了学生心中的“救火员”。

 

“核”心坚守,交出合满分答卷

为配合学校抗疫工作顺利开展,协调学生核酸检测、统筹推进核酸检测工作,曾仁华成为了学校专门的“统计员”。“第一批收标本一般都要爬六至七层楼,而我负责3栋楼,每一次从楼上下来,身上就没有干的地方。”在被问到工作情况的时候,曾仁华这样说到,“缺人的时候我还会抽时间去帮忙扫码,最晚的时候要忙到晚上11点。但这都没关系,只要学生们安全,我就都好。”她也会疼、会累、会哭,但是始终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她:“为学生做点事,为湖医做点事。”

医务室作为学校医疗管理的核心部门,也是学校应对疫情的前沿阵地。陈立军老师就是驻扎在医务室里的一名抗疫先锋,疫情来的猝不及防,他第一时间奔赴学院,战斗在最前线。面对一夜之间大量学生健康码变黄,一时间人心浮动,他与战友们井然有序的安排健康码有异样的学生进行医学观察,尽力做到不让每一个孩子在此时掉队。每天接诊身体不适的学生,让他们得到很好的处理。面对发热的病人,他冷静应对,做好接诊、转诊,及发热病人的随诊工作,确保了校园的稳定。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人人都是战斗者。医学院教师志愿服务队投笔请缨、披甲出征,用大爱诠释着师者仁心,用真情守护校园平安,用自己的点点微光聚集起抗疫的磅礴之力,积极投身于抗疫工作,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温暖了湖医的每一个学生,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撰稿 医学院唐婧婧

编辑 曾靖岚

责编 罗德发

审核 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