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医要闻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

我校教育科技卫生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座谈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4-11-02 点击:
A A
打印

本网讯 10 月 31 日上午,我校教育科技卫生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座谈会在锦溪校区至善楼一楼东会议室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副司长、巡视员,现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廖文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原一级巡视员,现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贺青华同志;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原二级巡视员姜小平;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原二级巡视员梁杰出席会议,学校党委书记张在其,校长何清湖,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湖南医药学院监察专员张国立,党委副书记罗求实,党委委员、副校长饶利兵,以及学校直属型附属医院、党政管理机构、教学机构、教辅机构、科研机构党政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会议由何清湖主持。

会议现场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副司长、巡视员,现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

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廖文科讲话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原一级巡视员,现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常务副会长

兼秘书长贺青华讲话

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原二级巡视员姜小平讲话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原二级巡视员梁杰讲话

党委书记张在其讲话

校长何清湖主持

党委书记张在其为三位专家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会议伊始,张在其致欢迎辞,对领导、专家们出席我校建校100周年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并阐述此次座谈会背景和意义,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对学校教育科技卫生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廖文科感谢学校的信任,他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落脚点就是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就在于科技、人才、创新,要统一协调一体化,学校要做整体、全局的思考。三者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创新才有出路,教育要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学校要挖掘潜力,发挥特色优势学科,比如以侗医、中西医协同等为突破口。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有创新突破,试点过程中,允许探索和容错;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和重视能干事,想干事的干部;重视课程思政,课堂与思政整合协同,注重整体化、一体化去思考和设计。

贺青华在讲话中指出学校做好改革要关注好三个重要的文件;加强教育医疗卫生人才,特别是中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疾控人才、社会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学校发展可结合医疗各领域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规范研究。

姜小平对我校建校100周年活动举办表示祝贺,建议学校在思考改革方案中关注国家形势政策;选择优势学科培养和优先发展;发挥学校优势协同改革;加强部委对口联系,跑动起来;加强国际合作、科技合作。

梁杰感谢学校的邀请,她表示院校竞争最终是人才竞争,要解决好教育与需求的脱节,课程设置要科学的呼应社会需求,人才激励和评估与考核错位要改革,科研成果分配问题,解决好教育与产业的脱节,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把人才驱动和产业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医学求善,增加一些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

会上,学校科学技术处、发展规划处、组织人事部负责人分别就围绕“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目前学校情况和改革思路作了详细地汇报,清晰展现了学校在多方面改革的规划与方向。两所直属型附属医院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医院目前的相关情况,和医院融入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思路,为医院与学校协同发展提供的思路与展望。

在研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我校教育科技卫生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积极发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学校改革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最后,张在其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并作表态发言,表示尽快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意见,由发展规划处牵头,组织人事部、教务处、科技处、医院管理处、学工部等部门协助,出台我校实施意见,落实“七个双坚持”和构建“四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要以现行制度的废改立为抓手,全面启动修订工作,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加大博士高水平人才引进,围绕学校“走新三步,写新篇章”的第二步目标,做好申硕工作,扎实推进教育科技卫生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促进学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摄影 阳东耘 罗辉

撰稿 翟凌锋

编辑 翟凌锋

责编 陈静

审核 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