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医要闻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

药剂学教研室:以兴趣赋能实验教学,创新驱动培育药学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2025-05-08 点击:
A A
打印

本网讯 秉承我校“培养有温度的基层健康守护者”的育人理念和“课程育人”的教学宗旨,药剂学课程教学以“创新驱动,弘扬工匠精神”为核心理念,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兴趣赋能”的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掀起了一股创新热潮。这一改革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培养新时代药学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打破传统框架:从“照方抓药”到“自主创新”

长期以来,药剂学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标准化流程中按部就班即可达成实验目标。然而,这种“照方抓药”的模式虽能夯实基础,却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此,药剂学教研室大胆革新,在常规实验教学中嵌入“自主设计实验”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5~6人/组),以“浸出制剂”为实验对象,完整经历文献研究-课题遴选-方案设计-制剂制备-质量评估体系的科研全流程,从而构建起从理论认知到创新实践的完整教学闭环。

“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我们武陵山地区丰富的侗药资源,更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真实需求,哪怕选题看似‘天马行空’,但只要我们实验室有条件做,只要我们能买到原材料,我们都尽全力支持”。指导老师们化身“服务者”,仅在关键时刻给予技术指导:“这个实验环节全程由学生主导,为学生准备实验用的原料药材和实验仪器以保障每个小组的实验正常开展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

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赋能的药剂学自主设计实验是任务驱动下展开的一场头脑风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大家不畏困难,勇于探索,发挥集体智慧从中医药源远流长的资源宝库中去选方,去设计与优化方案,认真严谨地实施,然后收获一份份成就感爆棚的实验成品。

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部分成品图

实验前准备

有效成分的提取

有效成分的纯化与分离

制剂成型

锚定兴趣坐标:实验细节中深耕工匠精神

药剂学“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亮点不仅在于创新,更在于对工匠精神的深度浸润。在为期8周的项目周期中,学生不仅需要反复查阅文献了解方中各味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不断优化提取纯化工艺,更需在制剂成型时反复打磨实验细节:从辅料配比的毫厘之差,到制剂成型时的力道之巧及赋型后的温湿度控制,每一步都考验着耐心与专注,抽象的专业素养转化为看得见的成长轨迹。指导老师们会在关键环节适度引导和亲授技艺:“我们希望学生明白,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扎实基本功之上的厚积薄发”。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实验报告的“自主评价”中各自感叹,都表示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试错然后提升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及抗压能力。当实验成品完美呈现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工匠精神”。借用2021级药学二班郝佳蕙同学自主评价中的一句话:“这是一个从不足到补足的一步步积累、从零到整的成长过程”。

点燃创新引擎:以实践为阶攀登卓越高峰

此教学改革涵盖2018至2021级四届在校药学专业学生,累计产出不同制剂产品108种,学生自制原创实验教学视频52部,指导老师将各组实验成品照及团队成员照编辑成照片书,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本土案例教学资源库,作为“榜样力量”跨界传承。

“兴趣赋能、创新启智、实践提质”的进阶式育人机制,显著地提升了我校药学生的专业素养。以此为铺垫,学生积极参与并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项,并在多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及实践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如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二等奖、全国实验技能大赛二等奖等。

铸就育人熔炉:以教学改革锻造人才枢纽

全员参与的药剂学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就是完成一个小课题的过程,通过一个类似药物制剂产品研发的科研训练体系,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强化科研思维与产品开发能力,通过此训练,90%以上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常用剂型药物制剂设计、工艺优化及质量评价过程。

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我校药学专业以此教学改革为契机,全面升级药学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通过贯通“价值塑造-能力提升-产业对接”培养链路,构建具有武陵山区域特色的药学专业教育范例。未来,将持续加强优秀典型课程教学改革案例的推广与借鉴,着力构建“双创能力与工匠精神”并重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为新时代医药卫生事业持续输送具有创新思维和职业匠心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撰稿 贺青姣 刘建新 蔡伟

编辑 聂萌

责编 陈静

审核 蒲洋